当前位置: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6:12:52
新聞來源 月球土壤發現含水玻璃珠 可供太空人飲用、製造火箭燃料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新證據挑戰人們對月球的了解:她其實還活著、而且沒那麼乾? 人類登月50週年:為何美、中、法、印等國開始搶著上月球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一開始,這種思維受盡嘲笑,加上台灣邦交國日益減少,「實質外交」效果更是大受質疑,一直到香港的「反送中」、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肆虐全球、俄烏戰爭爆發,國際情勢發生重大變化,台灣的國際地位也出現重大改變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文:詹威克(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,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,也研究東亞歷史,八十年代離開台灣,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) 對台灣的民眾而言,邦交國多還是少不重要,重要的是入境他國的時候是否方便?護照的簽證待遇、甚至是否承認台灣駕照等等的問題。台灣的邦交國雖然剩下不多、而且很可能會繼續減少,不過就在宏國外長率團到北京談建交的同時,捷克眾議院議長率團搭乘空軍專機到台灣訪問,反而更受到媒體的關注,這也顯示出過去的幾十年,台灣的外交已經走出了一個跳脫建交與否的非傳統模式。©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到了1990年代,雖然台灣經濟相對強盛、中國則是有「六四事件」,仍無法阻止蔣介石支持建國的韓國,「忘恩負義」與北京建交。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《德國之聲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台宏斷交展現台灣、美國、宏都拉斯三方的「務實」,學者:強調邦交國數量的日子已過去 宏都拉斯宣布與台斷交,我外交部:全面停止雙邊合作計畫,撤離大使館與總領事館 為什麼我們對斷交無感?除了當冷知識考題,告訴你邦交國對我國有什麼意義 中國強奪台邦交國是把「雙面刃」,最後會產生什麼結果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第二個就是北京也很清楚,台灣的總統、副總統等高層人物每次出訪這些國家,主要目的其實都是「過境美國」,斷了這些國家的邦交、台灣政府努力維持官方往來換取高層「過境」訪美的作法,以後就「此路不通」,何況在總統蔡英文出訪瓜地馬拉、貝里斯這兩個同樣是中南美國家之前宣布,對中國外交部絕對是很有意義的。細數台灣外交的重大挫折,在退出或者是被逐出聯合國之後,第一個就是與日本斷交,當時反應之強烈,甚至有人喊出了對日本恢復戰爭狀態,理由是斷交等同宣戰。她想起他們本來要私奔的事實,要去遙遠的地方。
在今晚,我背叛了你,我把我們的故事告訴一個陌生人。接著她說:「你那時還沒完全死。沒有光,沒有視覺,無法看見。導演雷奈(Alain Resnais)和小說家莒哈絲(Marguerite Duras)創造出來的《廣島之戀》便是在回應此一命題。
《廣島之戀》創造了許多使今昔重合、生死交融的模糊界線,讓觀眾隨著法國女子進入她的過去。既然訴說創傷不可能,便唯有用個人生命的經驗去靠近。
因此,使用言語訴說,是對經驗、甚至於活在自己回憶裡的愛人的第一層背叛。文:黃羿文 「廣島」此地名本身具有的歷史意義對觀眾而言皆不陌生——人類史上首次原爆的發生地,象徵二次大戰的終結,也是無數生靈苦痛的開始。以前一部紀錄片《夜與霧》獲得成功的雷奈,本來接獲的任務是拍攝另一部二戰時期的紀錄片,這次主題關於廣島,但經過歷史考究和嘗試過後,雷奈決定屏棄紀錄片實錄的形式,轉以虛構的愛情故事進行探索,談論訴說廣島之不可能。當然,戰後廣島也成為和平的標誌。
但將故事用語言訴說出來,又是另一個層次。在廣島所代表的宏大、巨觀的集體創傷之中,我們隨著意識的洪流,進入法國女子同樣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個人、私密的創傷。廣島事件的恐怖無以名狀,因為太巨大而無法被言語窮盡,不在場的人終究無法真的理解。」然後一名女子反覆呢喃著:「我看到了,我看到了,我全看到了。
」分不清楚是生是死,是己是彼。矛盾地,電影的敘事由法國女子作為主導,講述她的愛情故事,卻隻字未提廣島。
Photo Credit: 《廣島之戀》 真實或創傷的不可訴說性 為什麼電影前十分鐘的蒙太奇開場,日本男子要一再否認法國女子在廣島看到的一切?我們跟著女子一起看見醫院、博物館、照片裡哭泣的兒童,和展場展示著女子掉落的頭髮,卻被告知「我們什麼都沒看見」。Photo Credit: 《廣島之戀》 訴說作為一種背叛 咖啡館談話結束,女主角在與日本男子道別後,回到了飯店對鏡子喃喃自語,此時視角彷彿進入了女主角的意識中,她對著德國軍官說話,我們看見她對鏡子說話,也聽到畫外的聲音說話。
Photo Credit: 《廣島之戀》 記憶之流動性與模糊的界線 法國女子一開始抗拒說出自己的過去,她不願再回自己的故鄉內維爾,就連念出名字都有些勉為其難。她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在地窖中,獨自在悲傷和瘋狂中淪陷,受困於愛人的生死未卜(當她在地窖裡,他當然已經死了,但她並未捕捉到他死去的那一瞬間),14年前在地窖徒手掘牆所受的傷,彷彿再次疼痛了起來,於是在片中當下癱瘓了她的雙手,只能由日本男子幫忙餵酒。當她用言語把故事說出來,故事就隨著言語的表達限制被定型,被轉化,以不完美、未窮盡的方式存在於世界上。後來,在咖啡廳交談的場景中,日本男子一句「當你在地窖時,我死了嗎?」徹底帶入了德國軍官的角色,喚起女主角當時的狀態,她再次回到當年的地窖。莒哈絲以極具文學性的手法,創造一段法國女子和日本男子在廣島的短暫相戀,恍惚之間,也使女主角回想起過去在家鄉與德國軍官所發生的一段禁忌戀情。這段故事包含的不只有創傷,還有她私密的愛情,是極度個人化的經驗。
作為影史上或許最出名的開場之一,《廣島之戀》的前十分鐘令觀者震撼,也令人難忘。」這句話是單純因為時空錯亂而發出的囈語、一句跳躍式的感嘆,還是其實這某種程度上夾帶了下一句並未道破的條件句:把我們的故事說出來後,你就完全死了?為什麼把故事說出來會讓她的愛人真的死了? 法國女子被困在地窖中那段時光,可以說是她失去理智的比喻。
身體的重合是一例,日本男子熟睡時抽動的手,讓法國女子聯想到了死去的德國軍官,第一次打破現在與過去、生與死之間的界線。接著我們聽到男子的聲音說:「在廣島,你什麼都沒有看到。
這直接呼應本片的主題,真實的不可訴說性。記憶的流動沒有時間或空間的疆界,只要足夠的線索就能觸發一個人的過去。
」表示她恢復理智,代表語言作為一種秩序和社會化的工具建議政府除了修法之外,更該研議相關「親職教育」的配套措施,才不會讓家長無所適從。但當問卷題目加上「有配套措施」的前提之下,贊成修法禁止家內體罰的比率就躍升至77.7%。據人本去(2022)年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,下列4項是父母認為若修法禁止家內體罰,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: 強化親職教育。
尤其過去台灣並沒有「不打罵」的沃土,因此父母在教養遇到困難時,很容易就會回到過去被對待的教養模式。透過短中長期的配套發展,才能徹底協助父母的育兒過程。
只要我在客廳,小孩就進房間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Photo credit: 截圖自臺北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家庭教育季刊第16期 2010年7月由當時還稱作「臺北縣」的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發行的季刊內容,「為母親按摩洗腳活動」篇章。」 閔柏陵補充道,此次《民法》第1085條的修法,只是國家對於兒童重視的第一步。
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發現,實際的「經濟補助」支持度遠低於親職支援系統,充分顯示家長期盼的其實是親職教養的資源與環境。當我自己也有小孩、也對自己的小孩動手,結果就是小孩開始疏遠我。就連將「子女有要求無暴力教養之權利」寫入《民法》的德國,在入法之初,也有父母擔心會成為罪犯,這跟台灣家長的憂慮是一樣的。人本教育基金會(以下簡稱人本)主任秘書陳志遠表示,父母在教養孩子時,其實非常需要國家提供協助。
Photo credit: 翻攝自人本教育基金會官網 據人本去年所做的問卷,有高達6成4的家長表示「沒聽過」家庭教育中心,餘下的3成則是有聽過,卻「不知道」家庭教育中心的用途。我花了好多年,才終於修補和小孩的關係。
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黃聰智也分享自身經驗:「我是戰後嬰兒潮那一代出生,從小也是被父母打罵長大。當爸媽也是要「學」的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閔柏陵理事長表示,許多父母在自身兒童時期因為缺乏被好好對待的經驗,如今嘗試「不打罵」時就會遇到許多困難。
Photo credit: 翻攝自人本教育基金會官網 人本教育基金會調查若修法禁止家內體罰,父母瑞認為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方向。Photo credit: 翻攝自人本教育基金會官網 人本教育基金會於2022年5月進行的「家長育兒教養需求問卷」調查,數據顯示若加上配套措施,將有高達近8成的家長支持立法禁止家內體罰。
发表评论
留言: